1引言\/1
1.1 研究背景\/1
1.2 研究意义 \/2
1.3文献综述\/4
1.4研究目的\/15
1.5技术路线和内容结构\/16
2 协同效应的内涵\/18
2.1国际协同效应的内涵\/18
2.2本书中协同效内3
3中国传统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政策分析\/27
3.1中国传统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政策的发展历程127
3.2中国现有协同控制政策分析\/31
3.3中国协同控制政策特点分析\/39
4 传统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技术评价\/44
41钢铁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\/44
4.2电力行业主的协同效技术50
4.3水泥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\/55
4.4其他行业主要的协同效应技术\/58
4.5协同应技术评价小结59
5协同效应评价方法\/61
5.1 目的\/61
5.2 思路161
5.3 计算方法\/63
6城市协同效应评估案例之一–攀枝花市“十一五”期间基于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\/91
6.1攀枝花市基本情况\/91
6.2 攀枝花市总量减排政策\/92
6.3 攀枝花市污染物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94
6.4攀枝花市总量减排措施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结论\/98
7 城市协同效应评估案例之二–湘潭市基于氮氧化物、二氧化硫及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效应评估\/101
7.1湘潭市基本情况\/101
7.2湘潭市污染减排政策\/104
7.3湘潭市协同效应评价\/110
……
8 行业协同效应评估案例之一—水泥窑协同处置污泥及低氮燃烧技术应用\/148
9 行业系统效应评估案例之二—无水印刷技术协同减排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案例评估\/168
10 政策协同效应评估案例—煤炭消费总量控制\/177
11 系统效应评价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—从协同效应走向协同控制\/195
缩略语\/212
参考文献\/215